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昌宁镇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122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起“党委领导、镇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一个引领”,奏响基层治理“主旋律”
及时动员部署。4月1日召开全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会上对专项行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推进措施、组织保障5个方面、6个阶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安排部署,全面启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
明确“两个抓手”,按下基层治理“快捷键”
健全机构抓落实。构建镇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立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公室及综合组、材料组、宣传组、11个督导组等内设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制度,确保专项行动高质高效落地。完善制度抓推进。制定下发1个实施方案,对县委印发的城市、乡村2个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进行认真梳理,制定挂图作战表,按当前紧要程度进行星级分类,划分落实责任人,分解细化了农村领域7方面26项109条重点任务,城市领域8方面21项78条重点任务。
聚焦“两个关键”,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
选优配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格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要求,配备以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白金峰同志担任队长、10名成员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去年起,综合执法队已开始在土地资源管理、治六乱、人居环境整治、冬季散煤治理、城乡违法乱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将按照乡镇行政执法事项清单118项内容,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确实发挥执法队伍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按照“全科网格”及中央、省、市、县要求,不断细化调优镇域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全镇13个农村共划分20个网格、67个微网格,1027名党员及村民代表共包5905户,健立了“行政村党支部—自然村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代表户”三级组织体系;城区7个社区划分为71个网格、251个微网格,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大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了150个小区、175条街巷道、39个自然村网格全覆盖,激活了“神经末梢”,疏通了“最后一公里”。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在县委领导、组织部指导下,科学制定“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五级架构体系,1201名县直机关在职党员、75名县直机关入党积极分子、55名社区“两委”干部、71名专职网格员、127名社区党员、33名社区专职工作者、173名公益岗人员化身社区微网格员,全面实施“敲门”“打卡”“登记”三项行动。通过敲门入户,指导信息采集,为居民办理城市绿色通行证;通过每日打卡,督促居民“两码”查验小程序微信群接龙;通过异常登记,开展外出人员、“两码”异常人员排查登记。构建党员包户、每日巡查、24小时卡点值守相结合的工作闭环,确保筛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零遗漏。
强化“三个保障”,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壮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以“清合同、化债务、增收入”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采取三核、两处、提级办理方式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得到有效管理,进一步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围绕全县四条产业带部署,积极谋划北垣水果产业带、高速沿线特色产业和生态养殖产业带,一村一策,区域统筹,不断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严格落实乡村干部报酬。重点做好农村“两委”干部、社区“两委”干部、专职社区工作者等各类村社干部的待遇保障工作。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年工资3.8万,其他“两委”干部年工资1.9万,专职社区工作者年工资4万,社区“两委”干部拟参考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同时,优化“两委”主干报酬结构,加大绩效奖励力度,绩效报酬实行按季度考核、按年度发放,占比不低于总额的40%,切实通过报酬保障为村社干部鼓足干劲。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民主管理等8方面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等6方面主要职责以及年度重点任务,制定《昌宁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年度考核方案》,对村(社)干部实施星级化管理,充分发挥动态调整制度、正向激励制度、薪酬挂钩制度,将政治荣誉、物质奖励与负面问责相结合,让敢想敢干能成事的干部有发展空间,让推诿塞责不作为的干部有退出办法,形成比学赶超促发展的良好局面。